清华大学公开课:综合造型设计基础(国家级精品课)(柳冠中、邱松等)

清华大学公开课:综合造型设计基础(国家级精品课)(柳冠中、邱松等)

  • 课程编号:2263
  • 课程共 54 集  分辨率:标清  
  • 课程格式:MP4  大小:617 M
  • 最近更新:2023年03月07日

清华大学慕课下载:综合造型设计基础(国家级精品课)

类型:公开课

主讲人:柳冠中,男,1943年9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津贴学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等,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客座教授,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荣誉院长、济南大学设计创新研究院院长。 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多年来勤奋耕耘、为人师表,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其教学、学术和设计实践活动遍布大江南北,培养了大批该专业的教学和设计精英、骨干;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邱松,出生于湖北鄂州。本科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期间,赴英国布鲁内尔(BRUNEL)大学留学,攻读“设计战略与创新”专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等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战经验。
学术兼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国际设计管理协会会员;武汉科技大学特聘“楚天学者”;北京市朝阳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中国家电家协会专家顾问。
研究方向:设计形态学、创新设计与品牌战略。
教授课程:设计创新系列课程、毕业设计、造型设计基础、形态研究、平面设计、综合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
主要著作:《设计形态学》、《设计项目管理》、《造型设计基础》、《新编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等。
研究项目:北京2008奥运会颁奖台和火炬设计、北京奥运公园环境设施概念设计、广州第16届亚运会颁奖台和火炬设计,同方威视移动检测系统系列产品设计、老年人紧急情况呼救系统设计、国家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导示系统设计、会呼吸的灯、新型水质检测仪、人造鸟岛系列设计、红塔品牌战略与设计管理研究、中英老年用户超市购物体验研究、波音中国用户研究等。
主要获奖: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等级别的“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优秀教学团队”等殊荣。设计作品曾获“红点奖”、“红星奖”、”Evolo奖”、“IF奖”、“阳光杯设计大奖”和“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等众多奖项。

蒋红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2月再获硕士学位后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任教。
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东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部作设计艺术学研究。
200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2009年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产品综合造型基础”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主要学术兼职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中国区“绿色之友”发起人成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艺术与设计学会”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基于系统设计原理的产品设计创新研究。
学术成果:先后完成了几十项设计研究和设计规划等项目。
教学情况:工业设计概论、产品设计综合造型基础、产品设计专业训练、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战略。

刘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艺术学博士。1987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原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后在企业从事汽车设计七年;1994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为各类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服务,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2000起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的“系统设计工作室”设计部负责人,参与和主持了大量产品开发设计与研究项目;2003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所撰写的论文荣获清华大学2006年度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设计”、“用户研究”、“服务设计”和“综合造型基础”。2008年作为中方协调人参与LeNS(The 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亚欧可持续设计教学合作项目;创建LeNS-China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2009年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6个国内著名设计学院共同创建DESIS-China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中国分支机构,并作为DESIS国际联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lab的负责人。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唐林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工业设计中心任设计师,参与多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并屡次获奖;1997年9月考取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硕士研究生,2000年4月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1年9月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高级设计师;2001年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柳冠中教授研究设计方法论,期间,于2003年3月至8月以交换博士生身份在德国埃森大学人机工程与设计研究所学习,2004年7月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在清华美院做博士后研究,课题为生活方式研究;2006年7月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教授课程为造型基础、设计程序与方法、材料结构与工艺、产品设计等,期间,于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总理奖学金”,赴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与达姆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研修15个月;2010年3月起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同年5月兼职中关村设计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社会学与生活方式研究、造型基础。

学术主张:通过研究做设计。在设计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上,一般的观点认为研究提供知识,而实践使用知识。但这样的观点人为的拉大了二者之间的鸿沟。现实的情况表明,研究不仅仅提供知识,研究本身也是一种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德国、日本的一些大学,或从事商业性设计顾问咨询的研究机构,与大公司合作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的、长久的研究工作,这样的研究非常的功利,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完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展开的。这就不同于纯粹科学以发现“普遍规律”为目的的研究。另一方面,设计实践中往往也融入研究的成分。比如IDEO、苹果公司的设计过程中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的参与,这些专业人士在全部的过程中发表意见。其实,实践与研究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只不过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已。不管是理论的、应用的还是基础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很显然的:为了更好的设计实践。因此,我们不该人为的对立这两种工作。尽管从事研究与实践的人群开始出现了分化,而他们的工作内容却有着实质的类似性。设计师说Design as research,而设计研究者说Research as design。这说明了设计活动中研究与实践实际是连续性的,是一体两面。

学院介绍: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是中国顶尖学府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在百余年间,清华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课程介绍:《综合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简介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通识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的重要“纽带式”课程。 该课程属设计学范畴,对交通工具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可拓展到更广泛的、与设计相关的其它学科。因此,这也确立了本课程在艺术设计学科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设计思维方法贯穿本课程的始终,将“基础”从技巧和知识的局限中,扩展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联想、创造和评价的能力;运用“眼+手+脑+心”综合能力的实践来理解“造型”和“美”,是 “材性、构性、型性”和“工艺性”(制造性)乃至“人的本质对应性”(使用性)的整合。
主教材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 ISBN: 978-7-04-026459-3 主编: 柳冠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教材 《造型设计基础》 ISBN: 978-7-5394-2603-7 主编: 邱松 湖北美术出版社

课程大纲:
第1章 概论
第2章 施法自然
02-01 研究自然形态的目的和意义
02-02 学会观察自然形态
02-03 深入分析自然形态
02-04 掌握归纳自然形态成型规律的方法
第3章 人类智慧的结晶
03-01 研究人工形态的目的和意义
03-02 观察人工形态的方法及要点
03-03 深入剖析研究对象
03-04 人工形态的成型规律
第4章 形态
04-01 形态的分类及要素
04-02 抽像形态与具像形态
04-03 形态与格式塔
04-04 立体与空间
04-05 形态与运动
04-06 形态的错视
04-07 形态的语义和寓意
第5章 材料
05-01 材料的种类与材性
05-02 材料的材形
05-03 合理用材
第6章 结构
06-01 材料与结构
06-02 材料与节点
06-03 结构与构性
第7章 设计思维
07-01 观察、分析与归纳
07-02 联想、创造与评价
07-03 设计思维与案例赏析
第8章 结语
第9章 课题训练1
第10章 课题训练2
第11章 课题训练3
第12章 课题训练4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